
在一般美國人(其實也可以算全世界啦)的眼中,科幻片(Fancy or Fantasy Movies)一詞濫觴自1977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當然,更早更早之前就有類似的東西了,比方說史丹利庫伯利克的影迷絕對會跳出來抱不平(應該是2001太空漫遊才對呀!)只不過到星際大戰才真正開啟了「科幻片」的大門,讓科幻片如雨後春筍般席捲市場。
比起「喜劇」、「愛情片」、「恐怖片」、「懸疑片」、甚至是「警匪片」,科幻片至今僅30年左右的歷史只能算是青澀的少年。所以這些扮演「開宗祖師」的片子,往往佔據著經典地位,而且之後的科幻片也很難逃出既有的框架。
大場面的片子,大多能見到<<星戰>>的影子;惡爛的怪物,也都以1979的<<異形>>為原型;談到機器人造反,莫過於1984的<<魔鬼終結者>>;談到時空變幻,那就必定得談談1985的<<回到未來>>;把外星人搞得很溫馨的,除了1982的<
2007年AFI(美國電影協會)所公佈的影史(美國)百大必看佳片中,科幻片入榜的只有三部—星際大戰、2001太空漫遊、以及銀翼殺手。夠跩了吧,阿諾沒中、ET沒中、連最強的異形都被擠下去了,為什麼呢?在我看來,理由不外乎是劇情深度、角色與場景的拓展空間、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劇情深度:搬出「複製人」,然後扯上「自我意識」和「存在問題」,銀翼殺手一片在科學和哲學的臨界點上遊走,然後訴諸人性和感情,試圖給與觀眾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向,而非單純滿意的結局。片中想表達複製人的缺憾,卻又同時必須表達複製人擁有著自我以及情感,用了許多緩慢的鏡頭來詮釋那種虛幻的淒然。最終回到了男女主角身上,存在問題在結尾時模糊淡出,留下餘韻也留下疑問。
第二,角色與場景的拓展空間:認真細數的話,不論是較近期的<<絕地再生>>還是稍早前的<<強殖入侵>>或是阿諾的<<魔鬼複製人>>,複製人題材看起來很有得玩,但是卻很難玩得好,何況基於商業考量,大家也不敢玩得太深,要跳出銀翼殺手的框架實在太難了。另外,美國人似乎對日本人的小攤子特別鍾情,也可能是對日本商業侵略的反諷;總之,即使到了未來,這種場景就是要拿出來用一下,順便描述骯髒的街區、或是混亂的唐人街,說明未來世界並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而變成大同世界。這種對比的運用,在科幻片中屢見不鮮。
第三,對後世的影響:影音科技快速發展、電腦動畫應用普及的今天,感覺上科幻片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但若是好好回想一下,試著舉出十部「經典」的科幻片,我看大概沒什麼人舉得出來。能把既有題材做更好的發揮的,似乎沒有;能跳出框架自成一格的,好像也不多;堪稱經典的,結果還是只能回到原點—星際大戰、銀翼殺手、異形、魔鬼終結者。
銀翼殺手以降至今,能與之媲美的,我覺得只有<<駭客任務>>,可惜它的第三集拍得好像七龍珠,飛來飛去只差沒有發出龜派氣功。至於<<魔戒>>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它應該算是「奇幻」的先驅,想必將來的地位也會跟星際大戰一樣。
好看的科幻片提名
某程度上來說,科幻片算是我蠻喜歡的類型。先聲明,近年來才方興未艾的「奇幻」類型、還有一直出續集的漫畫英雄都不在此列。以下推薦依年代先後表列(從星戰開始算,史丹利庫伯利克就先不算進去了):
1977,星際大戰—曙光乍現、第三類接觸
1979,異形
1980,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
1982,E.T
1983,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
1984,魔鬼終結者
1985,回到未來
1986,異形II
1987,終極戰士
1989,回到未來II
1990,回到未來III、魔鬼總動員
1991,魔鬼終結者II
1992,侏儸紀公園
1994,星際奇兵
1996,ID4.星際終結者
1997,第五元素、MIB.星際戰警
1999,變腦
2000,黑洞頻率
2001,駭客任務、A.I人工智慧
2002,關鍵報告、時光機器
2003,補夢網
2004,蝴蝶效應、記憶裂痕、機械公敵、女神陷阱
----------異形戰場(其實這是鳥片,可是predator對決alien實在很屌)
2005,星際大奇航、衝出寧靜號、絕地再生、世界大戰
2007,變型金鋼
其實,「能看」的科幻片,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呢!只是「能看」喔~~如果要說「很好看」的話,那真的是少得可憐。
6 則留言:
怎麼沒有星際奇兵(star gate)?
把外星人跟古文明扯在一起的題材很棒
還衍生了一系列的影集
Well put!!我把它加上去.
沒想到我居然會忘了這部,想當初我可是看院線的耶!
話說回來,這部片題材好,拍得也不差,但卻讓我蠻失望的,或許是編導的功力和演員的表現都不盡理想吧...這部片應該有搞成三部曲的潛力,最後卻差點淪為B級片;反而是衍生出來的影集非常有可看性,從開啟題材的角度看的話,star gate的確該是榜上有名
我突然發現我很討厭某些種類的科幻片,不管他劇情怎樣、畫面怎樣,像銀翼殺手這型的我就真的不喜歡(雖然我沒看的很懂),還有像星戰系列、ET、AI這種的我也都很討厭,就連關鍵報告有給我ㄧ種不太舒服的感覺,雖然他還滿好看的。對我來說,阿諾系列、駭客系列都算是動作片,哈哈!回到未來系列、黑洞頻率、蝴蝶效應我也都不當成是科幻片(天知道我潛意識裡的科幻片是什麼),還有還有,變腦原來她是科幻片啊,我一直把他歸類到童話類耶,雖然他劇情有深度......
講完了,都是屁話!
科幻片的賣點在於幻想的實現
不過會吸引非常多觀眾通常是因為特效場面和刺激的情節
就像你說的,很多都會被當成動作片
如果拿掉這些吸引觀眾的基本元素,剩下的東西或許就沒啥大不了
真正喜歡看科幻片的人,像我,就是專注於想像題材的發揮
這也是為什麼我給駭客任務(第一集)的評價非常之高
說真的,科幻片大多時候都只有商業價值而已,即使認真拍,評價上也很難討喜,頂多只會拿到最佳攝影或剪輯,若是過於深入還會偷雞不著拾把米...
我覺得片中的那種人不該稱為複製人,應該稱為人造人.「複製」給我的感覺是「與原本相同」,片中那種人只有四年的壽命只有四年.屆時就死啦.
樓上老兄你是對的,不過我懶得改文章了...
由於想強調他們跟人類沒啥兩樣,才會誤用"複製人"一詞
多謝指教,有空再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