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當美式英雄遇上寫實主義之其三

角色定位的轉變(上)

舊版裡面的所有角色的設定幾乎都圍繞著蝙蝠俠,支持者(阿福)、對抗者(壞蛋)、對蝙蝠俠有興趣者(女主角)。蝙蝠俠理所當然的成為故事的重心所在,然而其他的角色也就相對變得單薄,彷彿沒有了主角,這些人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這就是典型的美式英雄主義,以往很受歡迎,但是看多之後觀眾們也倦了膩了。世界不是由英雄一個人撐起來的,每個不起眼的細節裡都可能藏著關鍵的變數,因此,在寫實主義底下,必須有著豐富且具有代表性格的角色才能構建出一個堅實的故事,同時也讓觀眾能有更多元的角度來欣賞這個作品。

Rachel Dawes(Maggie Gyllenhaal)

新版中女主角定位的改變最大,Rachel不僅是Bruce青梅竹馬的玩伴,更有著比Bruce更早成型的正義感。檢察官的身份一方面大幅提升女主角在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賦予其獨立的性格,反襯出蝙蝠俠在法律與正義之間模糊地帶的取捨。所以女主角的戲份就不再是負責和Bruce吃飯、調情,被反派綁走讓蝙蝠俠演出英雄救美。

舊版的女主角清一色可都是超級金髮大美女喔!第一集是金貝辛格(記者),第二集是蜜雪兒菲佛(貓女),第三集是妮可基嫚(心理醫生),第四集是鄔瑪舒曼(毒藤女)。作用也都一樣,只要負責擺pose當花瓶,角色的設定也只是為了滿足出場條件罷了,談不上有什麼個性深度。

新版的女主角不再是花瓶,有了深刻的對白更有了獨立的角色定位;於是乎,新版女主角的長相就遜色許多,以致我根本不記得「開戰時刻」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沒辦法,要強調劇情就不能再叫個大美女來演,這是必要的犧牲;不過她演得還算不賴,漂亮卻也不會太搶眼。「黑暗騎士」就換女主角了,由演技派的Maggie Gyllenhaal出馬擔綱(她在「口白人生」中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這樣的轉變雖然能讓更多的觀眾認同,比較可惜的是如此一來女主角就不會再賣弄風騷滿足男性觀眾的視覺享受,說真的,許多男性在評論女主角時完全只看外表。沒辦法啦,長得太漂亮的話會讓寫實主義的劇情失焦。


Alfred(Michael Caine)

另一個轉變很大的角色就是管家阿福。先前已經提過阿福對於Bruce及蝙蝠俠的重要性,這個角色不僅為主角打點一切瑣事,也代表著Bruce及蝙蝠俠自身矛盾之處,在關鍵時刻引出各種行動抉擇下兩難的反思。
Bruce為了救Rachel而開車在市區橫衝直撞後:
When you told me your grand plan for saving Gotham, all that stopped me from calling the men in white coats was when you said it wasn’t about thrill-seeking.

Bruce趕著去阻止毀滅行動,急欲結束生日宴會時:
Bruce: I don't care about my name. Alfred: It's not just your name, sir! It's your father's name! And it's all that's left of him. Don't destroy it.

這個忠心耿耿的管家,同時也是給予主角逆耳忠言、溫和睿智的長者。在Michael Caine的詮釋下,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家僕,而是蝙蝠俠身後最重要的支柱。在「黑暗騎士」中,當Bruce面臨身份將要曝光時,一段詼諧的對話巧妙點出了這個管家的地位。
Alfred: I suppose they'll lock me up as well. As your accomplice.
Bruce: Accomplice? I'm going to tell them the whole thing was your idea.



Lucius Fox(Morgan Freeman)

蝙蝠俠的科技顧問,在第一集劇末也擔起韋恩企業的治理重任。其實Fox出場雖多,但是時間都非常短,能找來Morgan Freeman來軋這個角色實在令人喜出望外,他和Bruce的對戲總是充滿輕鬆幽默的對白。

「黑暗騎士」中,Fox遇到想要勒索Bruce的會計師:
Let me get this straight: You think that your client, one of the wealthiest, most powerful men in the world, is secretly a vigilante who beats criminals to a pulp with his bare hands. And your plan is to blackmail this person? Good luck.
這說明了為什麼Bruce亂花公司的錢,帳目卻不會有問題。

「黑暗騎士」中,Bruce準備去上海逮人時:
Bruce: What about getting back into the plane?
Fox: I would recommend you find a good travel agent.
Bruce Wayne: Without it landing.
Fox: [smiles] Now that's more like it, Mr. Wayne.
看來Fox也是很喜歡這些技術上的挑戰。

這個角色在「開戰時刻」中只是為了強化蝙蝠俠的背景,只要有錢有勢,真的什麼神奇的裝備都能弄到。然而到了「黑暗騎士」,Fox的角色一方面說明蝙蝠俠在尖端科技的支援下幾乎無所不能(手機聲納真的很炫);另一方面,科技雖然無限,但是在應用的臨界上卻也會碰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若是他願意,真的能靠手機聲納去追蹤和監聽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這種東西賣給國安局應該能賣不少錢)。

舊版中完全沒這個角色的存在,當然也就不會引申出這些問題。和小丑對決的最後關頭Bruce不得不跨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時,便請Fox擔任把關的任務,請他在狀況解除後就馬上把系統破壞掉。也只有Bruce這樣的有錢人,才能把這種國安局等級的監測系統拿來當免洗工具用過就丟吧。

待續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當美式英雄遇上寫實主義之其二


極簡的對白運用

「開戰時刻」中運用了許多老式的對白處理方式,重要的句子總是一而再地出現,有時候是一語雙關,有時候則從不同角色的口中道出相同的對白。這種類似「回音」的手法,使得平凡、甚至有點陳腐的句子,在不斷重複堆疊下產生渾厚的韻味,感覺就像是一個只用單音寫成的曲子經過不斷重複的Remix後突然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道。

Rachel: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這句話一語道盡「開戰時刻」所要表達的蝙蝠俠的內心掙扎。在飯店巧遇時,Bruce向Rachel解釋他並非表面上的那麼膚淺,Rachel撂下這句話,「你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人並不重要,重點是你現在帶著兩個歐洲豪放女在花天酒地」,狠狠重擊了當下身為富家公子哥兒的Bruce。

Bruce: 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is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後來在生死關頭蝙蝠俠救了Rachel和小朋友,準備趕去阻止Ra’s al Ghul時被Rachel叫住請他留下大名。蝙蝠俠悲愴地回頭講出這句Rachel當初拿來數落他的對白,彷彿內心正吶喊著:「如果能夠,我也不希望自己做那麼多的偽裝,不論是裝成富家公子還是裝成蝙蝠俠。但是有些事情我一定得做。」
從舊版的角度來看,Bruce只要換裝化身為蝙蝠俠就只能耍帥了,畢竟蒙著半張臉要搞內心戲實在不容易,所以只能靠身為Bruce的時候才能和其他角色表現比較深刻的對戲。然而,新版中靠著「回音」方式的對白處理,便能在關鍵時刻的三言兩語間,用最簡單明瞭的話語來闡述蝙蝠俠當下的心境。

在我看來,不能耍帥的蝙蝠俠,反而因為有了心境的深度而變得更帥。

在劇情主軸之外,這種「回音」式的對白處理也非常好用,廣泛的用在幽默的交待支線情節上。在支線,Fox(Morgan Freeman飾)和Alfred(Michael Caine)是兩個不可或缺的要角,兩個演技派的老頭不時以詼諧的口吻道出睿智的對白,因為這兩個角色的發揮,才能襯托出主角蝙蝠俠的深度,同時也能適當的調整劇情敘述的節奏。

管家阿福不僅是Bruce僅存的家人,同時也扮演父親以及心靈支柱,因此理所當然地承接了Bruce他老爸的對白:Why do we fall? So that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Bruce: Haven’t you given up on me?
Alfred: Never!
每當蝙蝠俠吃鱉受挫、信念不堅、意志動搖,這對話便一而再的出現,到了第二集「黑暗騎士」也沒變。

「開戰時刻」另一個劇情支線的重要人物是Fox,負責向觀眾交待韋恩企業的運作。相同的「回音」效果,在這個支線上就顯得十分詼諧,而且簡單的對話反而能讓劇情表述得平滑順暢,毫不拖泥帶水。

Earle: It’s a bit technical. Bu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our company’s future is secure.
生日晚宴上,當Bruce詢問公司上市後的狀況時Earle如此說道。「反正就是些財務運作上的技術問題,你不用管那麼多。總之我們公司的未來很OK啦。」
劇末,Earle被趕走時,Bruce便拿同樣的對白來消遣他。

Fox也順便報了一箭之仇: You are fired. Did you get the memo?
同樣的簡單對白、同樣的「回音」,堆疊起來的效果不僅能呼應串連,也能讓許多需要繁複說明的情節得以一語帶過。

寫實主義下細膩的設定,使得新版蝙蝠俠的劇情厚實了起來,不只是那些裝備和人物背景,更重要的是引導出更深一層的內心戲,道出蝙蝠俠內在的矛盾與掙扎。能一氣呵成地把眾多元素全都融入片中,Christopher Nolan執導功力不在話下,同時老克也參與了編劇和設定工作,因此冗長的劇情鋪陳在他手下不僅全然不見斧鑿痕跡,全無冷場之餘更引領觀眾進入更深的領域。

待續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當美式英雄遇上寫實主義之其一

原本我對漫畫英雄電影的興趣並不大,不過隨著電腦動畫的進步,越來越多漫畫搬上大螢幕。最早吸引我目光的,應該是The Matrix,雖為漫畫改編不過較不像傳統的漫畫英雄;再來就是Spiderman,第一(2002)和第三集(2007)都還不賴。

近幾年來這類電影最大的轉變,就是改走寫實風格,不再是單純的善惡二元,以及天真的美式英雄主義。首開先例的是Spiderman,然而論及刻劃的深度與細膩,「蝙蝠俠-開戰時刻」才稱得上是集大成之作。接踵而來,幾部重要的系列電影都跟著轉換風格,像「超人再起」還有「007皇家夜總會」,另外還有今年稍早前的傑作「鋼鐵人」。

我沒看過原著蝙蝠俠漫畫,不過當初由Tim Burton所創造出的大銀幕蝙蝠俠,故事是由「小丑」講起,而小丑也就順理成章的被設定為幹掉Bruce雙親的大仇人。所以在舊版中,並未把蝙蝠俠的由來給觀眾們做個完整的解釋。

「開戰時刻」是一部煞費苦心的前傳,就是拍來告訴我們蝙蝠俠為什麼會是蝙蝠俠,詳細說明故事的起源,不論是在物質層面、情節走勢,甚至更包括了心理層面的迂迴曲折。然而這個前傳推翻了許多原有的設定,等於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蝙蝠俠系列,讓人對它有著極高的期待。

新的蝙蝠俠不僅擁有良好的整體感、絕佳的戲劇張力,連情節都厚實了起來,不再單純的被歸類為娛樂片。在某種程度上,Christopher Nolan超越了Tim Burton當初創造蝙蝠俠的成就,因為老克不只賦予蝙蝠俠新生,更為此類漫畫英雄片打造了全新的經典格局,我稱之為漫畫英雄的寫實主義。

基於對這部「新 蝙蝠俠」系列的熱愛,破例的,我要將整個劇情架構和設定拿出來討論。

蝙蝠俠之所以是蝙蝠俠—寫實主義下的新設定

If you make yourself more than just a man,
if you devote yourself to an ideal,
and if they can’t stop you, then you become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Become legend
(蝙蝠俠的老師教的)


新版中,Bruce的仇人變成一個無名小卒,而Bruce則是個憤世嫉俗只想著為父母報仇的富家公子。結果那個無名小卒要轉當污點證人時,黑幫老大Falcone就先一步找人做掉他了。無法手刃仇人的Bruce在失望之餘被青梅竹馬Rachel賞了兩巴掌,說他父親會以他為恥;又被Falcone消遣了一頓,說你這種大少爺永遠不會懂得充滿犯罪的真實世界的黑暗。於是,Bruce就失蹤了七前,跑去環遊世界流浪練武功,順便研究犯罪者心理,最後加入了League of Shadows。

League of Shadows的總部設定在青藏高原(不過其實是在冰島和英國取景),為什麼忍者的總部會在青藏高原呢?這個…美國人就是喜歡亂湊,別理它吧。反正,我們現在知道為什麼蝙蝠俠很能打。
另一方面,在家族的設定上也詳盡了不少。從他阿公那一代就是眾所周知的大善人(在天然地窖裡窩藏被迫害的黑奴),到他老頭雖然只是個醫生,卻是偉恩企業的大老闆,在大蕭條時期為了拯救Gotham而狂灑銀子。總之,Wayne這個名字就象徵了Gotham的首富,同時更是經世濟民的超級大善人。現在,我們也瞭解一個渴望報仇的蠢小子,為什麼能夠轉變心態、繼承Wayne家的精神,成為Gotham City的守護神。

不過,不過,不過,為什麼他必須扮成那個鳥樣呢?
因為老師是這麼教的:
Theatricality and deception are powerful weapons.
You must become more than just a man in the mind of your opponent.
所以Bruce思考後的結論:
People need dramatic samples to shake them out of apathy.
I can’t do that as Bruce Wayne.
As a man, I’m fresh and blood, I can be ignored, destroyed.
But as a symbol, I can be incorruptible. I can be everlasting.
總之他小時候摔斷腿時被蝙蝠嚇個半死,Bruce就覺得蝙蝠還蠻能唬人的,這就是為什麼蝙蝠俠必須要裝神弄鬼扮成那個鳥樣。


回到Gotham之後,Bruce跑到應用科技部門去挖些有用的東西,同時也開發他家豪宅底下的巨大天然蝙蝠洞。
尖端科技刀槍不入的軍用裝甲,讓他能肆無忌憚的玩肉搏戰;記憶粒子布料、射鉤爪和鋼絲的槍,讓他能飛簷走壁神出鬼沒;還有高性能越野坦克,這輛蝙蝠車一點都不蝙蝠,但是看起來就是既夠力又實用。
這樣看來,當個蝙蝠俠可不容易呢!首先要有趨近無限的財力,再加上頂尖的應用科技部門支援(顧問Fox),然後你家的豪華別墅底下還要有個超大的天然岩洞當基地,養一堆蝙蝠之餘順便當停車場。
舊版中就從沒說過為什麼Bruce會有那些裝備,而且還有跨時代的技術能力。不過在20年前也沒辦法去做什麼設定,那時候光是能生出一台造型奇特的蝙蝠車就很了不起了啦。

然而,新版的這些設定並不是要為影片加入更多特效或是更炫的電腦動畫,反而是讓這些東西變得更真實,使這些裝備有所極限,不會天馬行空的亂搞。蝙蝠車就只是輛高性能坦克,不是真的可以飛天遁地加潛水;蝙蝠裝能防彈,但不代表蝙蝠俠就不會受傷,撞來撞去照樣會瘀血,而且碰到玩化學武器的馬上就糗掉。

畢竟,「人」才是故事的重點,而我也喜歡這樣的寫實主義。簡單的說,以前拍漫畫英雄片特效和畫面氛圍是重點,讓大家看得爽就行。現在特效不稀奇了,更有了無所不能的電腦動畫,那麼漫畫英雄就需要新的賣點啦,於是,寫實主義開起了漫畫英雄的新時代。

待續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是誰在「贖罪」?


Joe Wright是個值得記住的名字
<<傲慢與偏見>>的細膩表現,在我看來並不能證明一個導演的功力
但是這次的<<贖罪>>,就看得到一些大膽的嘗試

把它當愛情文藝片來看的女性大眾,倒是會很失望吧
原著小說應該有相當的深度 (我也沒看過啦)
所以,把它當做是一部著重在刻畫感受的劇情片,這樣會好看得多
我個人給它 7.8 ~ 8.0 左右的高評價

角色的表現是本片最為精湛的部分
男女主角,女配角,全都入圍金球獎 (也全都沒中就是了)
只能說導演和編劇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劇情的詮釋上面
並沒有那麼強調角色本身的獨特性,還能入圍已經很厲害了

好了,接下來就有雷了喔!!
怕雷的請別往下看





這部片我有兩個最喜歡的部分
一個是描繪大批英軍在海岸等待徹退時所用的長鏡頭
大概長達五分鐘左右,隨著男主角走過整個海岸,一鏡到底
從部隊的混亂,士兵們的瘋巔行逕,去反襯出男主角心境的崩潰
或遠,或近,或尾隨,或環繞,運鏡手法流暢得不可思議
我還沒見過哪部片是用這種方式來表現戰爭對個人所帶來的內心煎熬
光是這一鏡,就讓我對這個導演另眼相看
最佳攝影獎我也會投給劇組一票

另一個部分就是劇情前半段連續用交錯倒敘的方式說明誤解的發生
先從女配角的角度,斷章取義的給觀眾一個震撼
再從男女主角的角度,詳細說出事實原委
於是就減少了許多劇情解釋的必要,同時也把"誤解"做了極佳的剖析
而且這一段的配樂也相當出色,用打字機的敲擊聲為引也很有獨創性

不過糗就糗在這...
這樣的敘事法,省去了許多對手戲與對白的必要性
演員真的是都不用講太多話

Keira Knightley的對白其實從頭到尾只有一句重要
"Come back, come back to me!"
詮釋得非常好,可是也就只有這麼一句
說真的,那三個要角都很需要演技
可是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卻也很少有能夠完全發揮演技的橋段
唯一有比較多發揮空間的居然是女配角 (可是她長得頗奇怪)

而這點,就帶出了本片最大的破綻--主題失焦
主軸到底是贖罪呢??還是相隔天涯的痛苦煎熬??
兩個都有,卻讓人分不出主從
這麼一來,也就不容易深入人心成為經典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欣賞這部片,卻最多只能給它8分

差了臨門一腳的「投名狀」


我是因為「三更」和「如果,愛」這兩部片而喜歡上陳可辛的作品
尤其是佩服他勇於挑戰不同的題材

「投名狀」可說是未演即轟動
就像<<如果,愛>>是為了挑戰「紅磨坊」
「投名狀」的挑戰更高,想和梅爾吉伯遜的「英雄本色」相提並論

很接近了,真的很接近了
台灣的觀眾普遍都給予極高的評價,叫好又叫座
但是,若是擺在「英雄本色」的層次做比較,「投名狀」還是會相形失色
雖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卻也真有很多地方值得琢磨

在劇情和鏡頭的運用上相當出色
演員的表現更不用說
有點不解的是,觀眾普遍給金城武極高的評價
他是演得很好,但是他的角色深度比起另外兩位明顯單薄了許多
反倒是李連結和劉德華的演技較讓我覺得激賞

整個片子最為可惜的地方要算是配樂了
像這種以刻畫壯烈場面為主的片子,配樂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
提到「英雄本色」,大家都會想到蘇格蘭排笛悽愴的音色
即便多年後,只要聽到那個旋律就會喚起記憶中的某些感動
相較之下,「投名狀」的配樂就弱了很多
感覺像是為了配合劇情和畫面,勉強拼湊出來的東西

這方面...似乎是華人電影長久以來的缺陷
這幾年來古裝的大片一部接一部,先驅應該算是「臥虎藏龍」
後來跟進了一堆,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夜宴,滿城盡戴黃金甲
不論是李安,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
似乎都沒弄出過什麼好的配樂團隊,往往都硬是靠華麗的畫面取勝
唯一比較出色的,大概只有張藝謀的「英雄」,其他都不怎麼樣

「投名狀」裡面另一個讓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是每個段子間切換
對於場景切換,電影界長時間的演進下,現在已經有諸多巧妙的方式
例如自1960年代末期的Stanley Kubrick以降最廣為被使用的同景類化切換
但是陳可辛選擇了極端的直述法
大量的用突兀的文字頁來說明場景時空的進度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破壞了影像感染力的延伸
甚至覺得,什麼都別解釋硬把場景用淡入淡出的方式切過去還比較好...
劇情很容易懂啊,幹麻畫蛇添足的在那邊註解

總而言之,「投名狀」的表現在華語片中仍是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陳可辛也是值得繼續期待的好傢伙
雖然他大概不會再拍這種古裝大片
千萬別像張藝謀一樣,一直拍一直拍,到最後都變成騙錢的東西

接下來就等「赤壁」吧
吳宇森拍古裝片...我也很好奇會變成什麼樣子
小馬哥那一套古裝用不出來了啊,期待會出現什麼新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