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當美式英雄遇上寫實主義之其二


極簡的對白運用

「開戰時刻」中運用了許多老式的對白處理方式,重要的句子總是一而再地出現,有時候是一語雙關,有時候則從不同角色的口中道出相同的對白。這種類似「回音」的手法,使得平凡、甚至有點陳腐的句子,在不斷重複堆疊下產生渾厚的韻味,感覺就像是一個只用單音寫成的曲子經過不斷重複的Remix後突然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道。

Rachel: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這句話一語道盡「開戰時刻」所要表達的蝙蝠俠的內心掙扎。在飯店巧遇時,Bruce向Rachel解釋他並非表面上的那麼膚淺,Rachel撂下這句話,「你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人並不重要,重點是你現在帶著兩個歐洲豪放女在花天酒地」,狠狠重擊了當下身為富家公子哥兒的Bruce。

Bruce: 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is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後來在生死關頭蝙蝠俠救了Rachel和小朋友,準備趕去阻止Ra’s al Ghul時被Rachel叫住請他留下大名。蝙蝠俠悲愴地回頭講出這句Rachel當初拿來數落他的對白,彷彿內心正吶喊著:「如果能夠,我也不希望自己做那麼多的偽裝,不論是裝成富家公子還是裝成蝙蝠俠。但是有些事情我一定得做。」
從舊版的角度來看,Bruce只要換裝化身為蝙蝠俠就只能耍帥了,畢竟蒙著半張臉要搞內心戲實在不容易,所以只能靠身為Bruce的時候才能和其他角色表現比較深刻的對戲。然而,新版中靠著「回音」方式的對白處理,便能在關鍵時刻的三言兩語間,用最簡單明瞭的話語來闡述蝙蝠俠當下的心境。

在我看來,不能耍帥的蝙蝠俠,反而因為有了心境的深度而變得更帥。

在劇情主軸之外,這種「回音」式的對白處理也非常好用,廣泛的用在幽默的交待支線情節上。在支線,Fox(Morgan Freeman飾)和Alfred(Michael Caine)是兩個不可或缺的要角,兩個演技派的老頭不時以詼諧的口吻道出睿智的對白,因為這兩個角色的發揮,才能襯托出主角蝙蝠俠的深度,同時也能適當的調整劇情敘述的節奏。

管家阿福不僅是Bruce僅存的家人,同時也扮演父親以及心靈支柱,因此理所當然地承接了Bruce他老爸的對白:Why do we fall? So that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Bruce: Haven’t you given up on me?
Alfred: Never!
每當蝙蝠俠吃鱉受挫、信念不堅、意志動搖,這對話便一而再的出現,到了第二集「黑暗騎士」也沒變。

「開戰時刻」另一個劇情支線的重要人物是Fox,負責向觀眾交待韋恩企業的運作。相同的「回音」效果,在這個支線上就顯得十分詼諧,而且簡單的對話反而能讓劇情表述得平滑順暢,毫不拖泥帶水。

Earle: It’s a bit technical. Bu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our company’s future is secure.
生日晚宴上,當Bruce詢問公司上市後的狀況時Earle如此說道。「反正就是些財務運作上的技術問題,你不用管那麼多。總之我們公司的未來很OK啦。」
劇末,Earle被趕走時,Bruce便拿同樣的對白來消遣他。

Fox也順便報了一箭之仇: You are fired. Did you get the memo?
同樣的簡單對白、同樣的「回音」,堆疊起來的效果不僅能呼應串連,也能讓許多需要繁複說明的情節得以一語帶過。

寫實主義下細膩的設定,使得新版蝙蝠俠的劇情厚實了起來,不只是那些裝備和人物背景,更重要的是引導出更深一層的內心戲,道出蝙蝠俠內在的矛盾與掙扎。能一氣呵成地把眾多元素全都融入片中,Christopher Nolan執導功力不在話下,同時老克也參與了編劇和設定工作,因此冗長的劇情鋪陳在他手下不僅全然不見斧鑿痕跡,全無冷場之餘更引領觀眾進入更深的領域。

待續

沒有留言: